东莞东城周屋社区打造稻乡文化主题小镇
东莞东城周屋社区打造稻乡文化主题小镇
东莞东城周屋社区打造稻乡文化主题小镇,乡村旅游发展案例,旅游规划的十大要点,乡村旅游设计理念,
绿色,一直是周屋的底色。距离东城中心区8公里,毗邻莞深高速公路和莞龙路,总人口约1.7万人的周屋社区,却有着田园牧歌般的好风光。
1999年,周屋社区创建650亩的现代化农田保护区。经过20年的打造,一个既有农业生产功能,又有生态保护和休闲观光功能的农业生态园区初步建成。
作为东莞市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亮点项目之一、东城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,周屋社区将结合传统村居与山水农田景观资源,借鉴海绵城市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理念,整合田园、湖泊、宗祠、民居、树木、民俗与滨河空间等丰富资源,围绕农耕文化、民俗文化、创意文化三条主线年底,将周屋社区(含小部分余屋社区)打造成莞味十足的稻田文化主题小镇。
600多年前,周屋社区的先人来到这片有山、有水的地方建立了周屋村。他们勤勤恳恳、团结一致,不仅开垦了大片农田,还修建了维持村民凝聚力的周氏宗祠。
时光荏苒,到了上世纪90年代,周屋乘着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东风,村干部推平了山坡地,对村进行统筹规划建设。
“在统筹规划之前,周屋大部分山坡地都是种植橘子、蒲桃等经济作物,村民的收入来源也主要是农业。”周屋社区党工委委员袁树森说,“改革开放后,周屋大力发展工业。由于当时村干部有超前规划意识,根据周屋地理环境,将整个社区划分为工业区、住宅区、农田保护区三大区域,对村进行统筹规划建设。”
据介绍,周屋规划了三大区域后,建了工业区和厂房,保留了650多亩的农保区,居民区保留了600多年历史的宗祠,2000年村里投资近200万建了两条截污管道,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分开,保护了稻田和生态环境。
袁树森说,周屋社区一直很注重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同步进行,尤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。2012年,周屋对周氏宗祠进行重修,承载了600年周屋社区沧桑历史文化传统的宗祠焕发了新的光彩。
周屋因稻田而知名,如何利用好四季变化,让650多亩的农保地变成农“宝”地,是周屋社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。
东城街道规划所的工作人员介绍,东城将会对周屋社区进行合理规划。周屋社区将以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为主,开展农业用地的生态资源附加值提升工作,即除自身的种植生产功能以外,因地制宜以农作物种植引导,确定种植分区及作物品种,打造主题特色鲜明、季节时令性突出的农业特色景观资源。
“我们已经利用稻田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,先后打造心心相印、马稻成功、田园丰景等精美稻田画。除此以外,由刘若瑀为艺术总监的台湾‘优人神鼓’在广东的第一次户外演出也在周屋。”袁树森补充道。
据介绍,除了对稻田本身的保护和规划外,周屋致力于整体生活环境的提升。2011年,东莞市、东城街道、周屋社区按照一定的投资比例,总共投入2500多万元,进行名村改造,提升周屋社区辖区内的大塘池塘及周边环境。
“现在大塘池塘一带已纳入东莞市美丽村居特色连片建设示范区内,我们将整个池塘修缮一新,升级改造休闲步道、休憩平台、景观长廊以及景观台。村民们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。一到晚上,池塘边能看到成群结队的村民过来散步或跳广场舞。”袁树森说。
今年5月,东城街道入选东莞市美丽村居特色连片建设示范的三个镇街之一。同年,东城街道投入约1.3亿元,在温塘、周屋、余屋三个社区规划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项目。其中,投入周屋社区资金近1亿元,近八成的资金用于周屋的美丽幸福村居建设。
据悉,该项目由知名设计公司雅克设计有限公司规划设计。目前,第一期工程合同4800万已开展前期施工图编制,按市有关要求,所有工程要求在2019年底完工。
“我们的规划目标是围绕农耕文化、民俗文化、创意文化三条主线,将周屋打造成稻乡文化主题小镇。”雅克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陈少青说,“与其他小镇相比,周屋社区是主打稻田文化主题小镇,可以说是中国内地首个。”
她说,在总的规划设计上,以农耕文化、民俗文化、创意文化为魂,注入三大旅游主题,对应形成莞邑稻乡、周屋稻田、创意水岸三大功能分区,涵盖族训墙、水稻酒店、天空廊桥、彩林堤岸等44个子项目。
目前,周屋润园水田印象博物馆已进入施工阶段,预计2019年10月底主体完工。周屋社区涂鸦工程亦已完工并于9月14日完成验收。
绿色,一直是周屋的底色。距离东城中心区8公里,毗邻莞深高速公路和莞龙路,总人口约1.7万人的周屋社区,却有着田园牧歌般的好风光。1999年,周屋社区创建650亩的现代化农田保护区。经过20年的打造,一个既有农业生产功能,又有生态保护和休闲观光功能的农业生态园区初步建成。
作为东莞市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亮点项目之一、东城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,周屋社区将结合传统村居与山水农田景观资源,借鉴海绵城市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理念,整合田园、湖泊、宗祠、民居、树木、民俗与滨河空间等丰富资源,围绕农耕文化、民俗文化、创意文化三条主线年底,将周屋社区(含小部分余屋社区)打造成莞味十足的稻田文化主题小镇。
600多年前,周屋社区的先人来到这片有山、有水的地方建立了周屋村。他们勤勤恳恳、团结一致,不仅开垦了大片农田,还修建了维持村民凝聚力的周氏宗祠。
时光荏苒,到了上世纪90年代,周屋乘着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东风,村干部推平了山坡地,对村进行统筹规划建设。
“在统筹规划之前,周屋大部分山坡地都是种植橘子、蒲桃等经济作物,村民的收入来源也主要是农业。”周屋社区党工委委员袁树森说,“改革开放后,周屋大力发展工业。由于当时村干部有超前规划意识,根据周屋地理环境,将整个社区划分为工业区、住宅区、农田保护区三大区域,对村进行统筹规划建设。”
据介绍,周屋规划了三大区域后,建了工业区和厂房,保留了650多亩的农保区,居民区保留了600多年历史的宗祠,2000年村里投资近200万建了两条截污管道,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分开,保护了稻田和生态环境。
袁树森说,周屋社区一直很注重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同步进行,尤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。2012年,周屋对周氏宗祠进行重修,承载了600年周屋社区沧桑历史文化传统的宗祠焕发了新的光彩。
周屋因稻田而知名,如何利用好四季变化,让650多亩的农保地变成农“宝”地,是周屋社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。
东城街道规划所的工作人员介绍,东城将会对周屋社区进行合理规划。周屋社区将以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为主,开展农业用地的生态资源附加值提升工作,即除自身的种植生产功能以外,因地制宜以农作物种植引导,确定种植分区及作物品种,打造主题特色鲜明、季节时令性突出的农业特色景观资源。
“我们已经利用稻田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,先后打造心心相印、马稻成功、田园丰景等精美稻田画。除此以外,由刘若瑀为艺术总监的台湾‘优人神鼓’在广东的第一次户外演出也在周屋。”袁树森补充道。
据介绍,除了对稻田本身的保护和规划外,周屋致力于整体生活环境的提升。2011年,东莞市、东城街道、周屋社区按照一定的投资比例,总共投入2500多万元,进行名村改造,提升周屋社区辖区内的大塘池塘及周边环境。
“现在大塘池塘一带已纳入东莞市美丽村居特色连片建设示范区内,我们将整个池塘修缮一新,升级改造休闲步道、休憩平台、景观长廊以及景观台。村民们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。一到晚上,池塘边能看到成群结队的村民过来散步或跳广场舞。”袁树森说。
今年5月,东城街道入选东莞市美丽村居特色连片建设示范的三个镇街之一。同年,东城街道投入约1.3亿元,在温塘、周屋、余屋三个社区规划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项目。其中,投入周屋社区资金近1亿元,近八成的资金用于周屋的美丽幸福村居建设。
据悉,该项目由知名设计公司雅克设计有限公司规划设计。目前,第一期工程合同4800万已开展前期施工图编制,按市有关要求,所有工程要求在2019年底完工。
“我们的规划目标是围绕农耕文化、民俗文化、创意文化三条主线,将周屋打造成稻乡文化主题小镇。”雅克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陈少青说,“与其他小镇相比,周屋社区是主打稻田文化主题小镇,可以说是中国内地首个。”
她说,在总的规划设计上,以农耕文化、民俗文化、创意文化为魂,注入三大旅游主题,对应形成莞邑稻乡、周屋稻田、创意水岸三大功能分区,涵盖族训墙、水稻酒店、天空廊桥、彩林堤岸等44个子项目。
目前,周屋润园水田印象博物馆已进入施工阶段,预计2019年10月底主体完工。周屋社区涂鸦工程亦已完工并于9月14日完成验收。
相关文章
- 【智立动态】《山东微山湖项目旅游总体策划》进展顺利
- 乐平市名口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(图)
- 《梦想改造家》收官王炸!废弃农家乐变身20个孩子的“家”全无设计范却让人看哭……
- 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原则
- 农旅融合的7种模式+30种类型+4大案例
- 【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】探索旅游强村新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
- 市人大来调研事关乡村文旅!
- 总投资约52亿!牛草山旅游景区开发签约仪式在牛草山举行
- 肃南裕固族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收费标准2022已更新模板
- 旅游策划方案和旅游规划方案——中华天眼“看一眼佑一生。”
- 元旦贵州三日打卡游有关旅游的网站
- 深入北票调研促进乡村振兴
- 旅游 “潮玩大连”城市更新计划助力大连避暑游火爆出圈
- 新晃可以 农业观光可行性报告可落地2022已更新审批
- 甘肃榆中:乡村旅游风景这边独好
- 行程卡“摘星”!网友忙着制定旅游计划投资者忙炒概念股
- “十四五”旅游业规划谋新篇 中免集团深化优势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
- 旅游资源评价(乡村旅游环境包括什么)
- 创维深圳发布全场景智控系统新品
- 哪有写柳州本地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